網站異動中,暫時關閉,敬請見諒!

 

        將地震學帶入校園與家庭是本研究的首要目標。本研究與史丹佛大學合作,只要安裝低價位的感測器或內建的加速度計在連接網路的電腦上,並透過網路計算軟體平台(BOINC),將地表振動的資訊傳送到雲端伺服器,就成為一部可以實際運作的簡易強震站,這也是捕震網(Quake-Catcher Network, QCN)的關鍵基礎。台灣氣象局地震中心的測報能力全球知名,而「台灣捕震網」的角色將定位在地震科學教育的推廣、強地動資料的補強與國民地震觀測網的實現。
        本研究與高瞻計畫密切合作,擬定三階段逐步開放參與的範圍。首先考慮在台灣高地震活動度且網路設施充足的地區進行,透過蘭陽女中的協助,本研究已 與宜蘭地區的學校合作建置「宜蘭校園地震教育觀測網」,並且開發網路學習平台,讓各個學校所蒐集的資料可以輕易在網路分享,而老師或學生可直接與自己的地震資料互動學習,明白地震觀測的數據如何轉換成地震定位、規模與震度的資訊。第二階段將開放給台灣地區所有學校申請,將捕震網的涵蓋範圍擴大到全台,並提供高地震風險區優先安裝,同時與各級教師合作設計「地震學園」的教材與教案。第三階段將全面開放,不限學校單位申請,真正落實將地震學帶入校園與家庭的理想。所有參與的志工個人或單位都可以運用本研究所開發的網路資源,貢獻自己的地震觀測資料,並且將地震科學與地震、海嘯防護融入生活。
        本研究目前正進行到第二階段,低價位感測器將免費提供給學校單位,歡迎各位老師參與,成為「台灣捕震網」的一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