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地震科學中心簡訊 第43期

前言
儀器服務平台
近期消息
利用同震地表破裂了解地下構造-以二層坪區域為例
利用噪訊自相關方法監測地下速度構造之變化
SeisBlue深度學習地震目錄:解析2022 MW6.9臺東關山池上地震序列及其地震地體構造
本季成員發表文章(2024.01~)
近期活動
致謝
doi: 10.30067/TECNL.202403_(43).0001

利用同震地表破裂了解地下構造-以二層坪區域為例

徐乙君、張中白

國立中央大學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

2022年9月17日和18日,在關山和池上地區分別發生兩起規模6.6 (ML)和6.8 (ML)的淺層地震,導致花東縱谷周邊地區多處建築和公共建物(如橋樑和道路)的損壞。這兩次地震還導致了大範圍的地表破裂,破裂分布從北到南延伸達70多公里。這些地表破裂不僅發生在已知的玉里斷層和池上斷層沿線,還有許多分佈在非斷層跡附近,提供了解地下構造的重要線索。

二層坪位於台東鹿野地區,是一個明顯的構造階地。根據地形特徵和地質調查,前人推測二層坪可能是由池上斷層和利吉斷層的活動抬升所形成(圖一)。然而,由於階地主要由河階礫岩組成,再加上人為活動的影響,此處難以直接觀察到斷層的露頭,其幾何形貌與活動情形亦難推測。

震後第一時間的地表破裂調查,可以提供許多解釋地下構造的重要資訊。本研究顯示,2022年9月17日的關山地震後二層坪地區出現許多地表破裂,如圖一所示。這些地表破裂主要分佈在第一階地形崖和新良階地附近,同時也是利吉斷層通過的地區。部分破裂位於斷層前緣和第二階階崖之上(即池上斷層的位置),以及階地後方。破裂型態以壓縮的破裂脊為主,同時也有橫移剪切造成的破裂。地表破裂位置和破裂行為可進一步與高解析度的地形資料進行比對,顯示二層坪的變形行為相當複雜。除了同震地表破裂的調查外,本研究還使用Riedel shear model對破裂的型態和位態進行分析,結果顯示利吉混同層內的剪切帶方向存在空間上的變化;北段和南段的主要剪切方向分別為南北向和020走向,這種方向的變化使得利吉混同層在橫移壓縮的作用下形成壓力脊(花狀構造),導致階地除了西側的逆斷層外,在東側還普遍存在向東逆衝的高角度斷層(圖二)。

圖一

圖一、二層坪地區同震地表破裂的裂隙型態及分布位置。

 

圖二

圖二、根據同震地表破裂推測之二層坪地下構造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