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地震科學中心簡訊 第43期 北極特刊

星鏈於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寬頻地震站即時資料傳輸之應用
Pio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in the Arctic
無人飛行載具在斯瓦爾巴群島調查工作之應用
自主無人船在極區斯瓦爾巴群島冰河湖的科學探勘
斯瓦爾巴群島渺小卻關鍵的微生物族群對溫室氣體的調控
北極永凍土層地球物理監測初步成果
北極Svalbard群島Aavatsmark冰河峽灣海床底質特徵初探
doi: 10.30067/TECNL.202405/SP_(43).0001

星鏈於北極斯瓦爾巴群島寬頻地震站即時資料傳輸之應用

古進上1、郭陳澔1, 2、管卓康2

1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

2國立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

星鏈(Starlink)是由SpaceX公司推出的一項衛星網路計畫,其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衛星網路環境,為世界各地提供高速的互聯網連接服務。該計劃透過在地球低軌道部署大量的通信衛星,其範圍覆蓋全球,因此能提供更廣泛及更可靠的衛星網路,尤其對於偏遠或是缺少基礎網路設施的地區更是一個重大的進展。斯瓦爾巴(Svalbard)群島位於挪威北部的北極圈內,是地球上最偏遠且極具挑戰性的地區之一,由於該地區長年被冰雪覆蓋,加上每年只有短暫幾個月的永晝時間,因此一些我們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必需資源,在這地區都是一種難得的奢侈,例如電力、網路等。

一年中冰川表面開始融化並逐漸消融的時間稱為冰川的融化季節,若冰川的融化季節比積雪季節長,那麼冰川可能會經歷長期的衰退,導致冰川水大量流入海中,進而對海平面上升產生影響;因此監測及研究冰川融化對於理解氣候變化對冰川的影響非常重要。藉由安裝寬頻地震儀以捕捉冰震發生的數量,可有效地監測冰川的融化情況(如Gajek et al., 2017; Köhler et al., 2022)。此次實驗在波蘭哥白尼大學的工作站附近安裝寬頻地震儀,其站址位於斯瓦爾巴群島西側的Kaffiøyra海灘上,工作站附近的Aavatsmarkbreen冰川也是產生冰震的主要來源(圖一為空拍機記錄到的冰川崩塌影像)。這也是台灣首次利用星鏈進行地震資料即時傳輸,其天線會主動搜尋經過的低軌道衛星訊號(圖二a)並隨時自動轉向,進而提供穩定且高速的衛星網路;搭配在樹莓派上所開發的程式及處理流程,能夠同步接收地震儀資料,同時主動將資料流推送至台灣,並與既有的系統(SeisComP)整合。2023年8月已成功地測試利用星鏈將即時資料傳回台灣(圖二b),未來搭配更完善的電力系統(太陽能及風力),對於冰川的即時觀測將有極大的幫助,也從而有助於更好地理解斯瓦爾巴群島氣候變化的影響。

圖一

圖一、(a)為Aavatsmarkbreen冰川崩塌時空拍機所拍下的影像,可看見海面上因冰川崩塌所產生的能量波傳遞;(b)為Aavatsmarkbreen冰川崩塌初期的俯視圖。照片為顏一勤所提供。

 

圖二

圖二、(a)星鏈低軌道衛星通過波蘭哥白尼大學工作站上空即時狀態之範例,圖上正中央綠色圓點即為工作站位置,綠色圓點內的數字則代表目前可使用衛星之數量;白色字體(STARLINK)則為測站上空附近之低軌道衛星位置,可使用之衛星則以紅線與測站相連,此圖取自Starlink 網頁。(b)星鏈即時傳輸所收錄之冰震三軸向波形範例。

參考文獻

Gajek, W., Trojanowski, J., & Malinowski, M. (2017). Automating long-term glacier dynamics monitoring using single-station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fuzzy logic classification: a case study from Spitsbergen. Journal of Glaciology, 63(240), 581–592. https://doi.org/10.1017/jog.2017.25

Köhler, A., Myklebust, E. B., & Mæland, S. (2022). Enhancing seismic calving event identification in Svalbard through empirical matched field processing and machine learning.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, 230(2), 1305–1317. https://doi.org/10.1093/gji/ggac1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