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心之目的
        台灣地震科學中心(TEC)之目的首先為深化台灣地震研究,開展領導性科學的研究領域,並落實研究成果為國所用。經過中心的運作,進一步整合國內地震相關研究,發揮團隊合作力量,除接續前一期豐碩的研究成果,並積極開發或引進新的研究方法及領域,充分與美日及歐洲先進團隊合作,加入台灣地震地質的特性,以落實研究成果,大幅提升國內地震科學研究及防震減災之能力。
        本中心將深入探討台灣地震之孕震、發震、震裂之科學過程,進而推動積極前瞻之研究例如台灣地震模型、地震預警與前兆研究及台北盆地之強震放大效應等,落實有效的研究及提出防震減災之道,除了以學術的科學為導向,也提供多元的資料與儀器使用的服務平台;整合氣象局的地震速報資訊與學界近即時的科學成果,再加上其它背景圖資的地震資訊平台,快速地掌握地震的相關資訊與內容;並且提供地震相關教學模組與教材,以利於老師們授課與學生們的自學
讓地震相關知識能萌芽,向下扎根的教育以助達到地震科學教育的普及,利於降低地震所造成傷亡。

中心之必要性
        台灣地震科學中心為虛擬中心,以任務導向為主,找出關鍵問題,確定明確目標,集中並分配人力設備來推動研究。中心辦公室為執行中心,公開明快積極的推動各種合適且有效率的研究,與心得成果之交換。除要求科學研究成果,以提高國際科學地位外,最重要在以研究成果大幅減少社會的天災損失,與社會防災需求密切結合。
設立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有如下理由:
(1) 台灣為世界地震研究之重鎮,不僅地震多,地震相關構造複雜。就研究而言,花少數經費,短期即可獲得相當之研究成果,成立中心可進一步整合研究團隊,使成果及應用迅速擴大。
(2) 承續並發揮過去「地震與活斷層」跨部會計畫之功效,使研究動力得持續並加速成長。
(3) 台灣地震問題複雜,研究單位及項目分散,成立中心可統合各階層及各單位之地震研究,協調次序及重點,發揮總體研究之力量。有具體之協調中心,可與部會如氣象局、地調所、水利署及中油公司等產學密切合作,發揮合作互補之功效。
(4) 台灣地震環境特別,需有前瞻性之研究,追求突破。成立中心可確實掌握全球地震研究之動脈,讓台灣成為世界地震研究核心之一。對新興科技如發展中之奈米級地震感應器,可便宜且大量在地震前兆研究上應用,可迅速引進,以擴大科研成果。
 

設置辦法
        台灣地震科學中心組織設置辦法